揭秘:古代银票有多难造假?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。
银票,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。在它出现之前,人们交易的手段都是靠金子、银子,以及铜钱。这些货币携带不方便,而银票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它们的不足。
北宋初年,成都就出现了专门保护携带巨款现钱的商人的业务,名叫“银票铺户”。铺户把存款人所存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而成的卷面上,再交给存款人。如果存款人想提取现金,每贯钱需要支付给铺户3%的保管费。这种用楮纸做成的卷面,就是“银票”,这时的“银票”是我国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银票。不过,当时它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的证据,不是货币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经济的发展,银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,不少商人顺应发展联合成立了专营发行和兑换银票的铺子。银票看似非常简单,为什么没人敢造假呢?
这个问题,聪明的古人当然考虑到了。所以,印制银票的图案看似简单,背后的学问可大了。不仅图案非常讲究,有独特的图案,还在人们难以发现的地方做记号,让他人难以伪造。银票当时只是在民间使用,还没得到朝廷的认可。直到景德年间,益州知州张泳对银票铺户进行了整顿,银票的发行才得到官方的认可。
元朝时期,朝廷进一步完善了银票制度,还发行了“宝钞”。但到了明朝中后期,白银的大量涌入,导致宝钞逐渐被代替。清朝末期,由于国库空虚,朝廷不得不开始发行停了几百年的银票,这时银票才大流行。清朝的银票主要分为两种,一种是官钞,一种是私钞。
为了防止假银票的出现,古人也是想尽办法。在材质上,不同时期的银票采用的是不同材料的纸张,通常这些纸张都比较珍贵。明朝时的银票所用的纸张为桑皮纸,纸张又分为4个等级,银票或者名家书画用的纸张,都是一等桑皮纸,这种等级的桑皮纸是王公贵族专用,普通人根本没机会获得这种纸,更别说用它来制造银票了。
银票在印刷技术上,也与其他的印刷技术不一样。银票上面的花纹由多种颜料交替印刷而成,且花纹十分复杂。不了解这个制作工艺的人,很难模仿。即使纹路可以模仿,但颜料的比例是无法仿造的。另外,在银票的正反面还印刷着一行小字,上面写着“伪造者依律治罪”、“假票军法究治”。
也就是说,一旦被官府抓到制造假银票的人,一律按照军法或者朝廷的律法治罪。这也从侧面说明朝廷出了相关法律,来避免假银票的出现。古代的律法十分严苛,加上能使用银票的人不是商人就是朝廷官员,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多钱财,故很容易抓到使用假银票、制作假银票的人。综上所述,他们也不敢造假银票了。否则,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处罚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58203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